江浦縣是新設之縣,有人戶二萬一千二百六十七戶,人口十二萬五千九百七十九口。
在冊官田五百三十九頃三十六畝六毫,民田七千三百六十四頃九十三畝八分。
無論人口還是田畝都同是應天府管轄的句容縣差不多,可句容縣每年的秋糧也不過兩萬石左右,各項折合碎銀也不過就兩三千貫。
所以李譜也知道之前給江浦縣定下的五百石稅糧,五百貫稅銀的秋糧額度的確是低了些,那是朱元璋給新設之縣的政策優惠。
可設縣還不到一年,按理來說不能按照定額來收稅,就算按照定額來收稅,也沒有比句容縣還要高!
李譜沉吟片刻問道。
“應天府內,是隻有咱們江浦縣的秋糧漲了,還是另有他縣也漲了?”
“都漲了!”王複直接告訴了李譜一個不好的消息:“不但咱們與六合兩個新縣漲了,應天府下屬的各縣都漲了最少兩成!”
“這怎麽可能?”李譜大惑不解。
大明與別的朝代不同,也許是朱元璋就是平民百姓出身,所以對老百姓不可謂考慮的不周到。
他給天下縣都設立專門的額度,實行定額征收製度,比如句容縣,定下的額度就是兩萬一千石,那麽從定下稅額的那天開始,句容無論收成多少,都隻用上繳朝廷兩萬一千石的正稅,隻要大明不亡,句容的正稅就永遠是這麽多。
至於大明後期收取的那些捐稅,都屬於是雜稅,不是正稅。
而江浦這種新設之縣,按照規矩,應該是在一年之後,由戶部官員重新給江浦定稅額,然後形成定例。
而已經定下稅額的州縣則沒理由增加正稅的額度,如果增加,那豈不是在打朱元璋的臉,而且還是打的啪啪的那種。
怎麽看朱元璋好像都不是那種喜歡打自己臉的人啊。
“拿應天府的文書來給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