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以西,草原之上。
全身被甲騎具裝覆蓋的黃金火騎兵如同黑色浪潮,撞擊在瓦剌的騎兵陣列上,準備將其直接衝散。
“兀良哈的騎兵呢?”
馬哈木揮動手上斬馬刀,氣急敗壞地說道:“快讓他們的騎兵頂上去,要不然軍陣一破,今天誰也逃不掉!”
一名瓦剌千夫長策馬上前,臉色陰沉。
“他說,我們此戰已敗,再打下去,隻會徒增傷亡!”
“什麽?”
馬哈木似乎是想到了什麽,立刻轉頭看向兀良哈負責的區域。
“該死,那家夥想跑!”
馬哈木著急地轉頭看向剛才跟自己說話的千夫長。
“你現在帶幾個人,立刻去把克魯達殺掉,然後將他的二兒子扶持上位!”
“是!”
千夫長知曉馬哈木在兀良哈高層內的布置,因此想都沒想,便領命離去。
馬哈木轉頭望向雙方糾纏的戰場,內心充滿憂慮。
戰爭爆發時,秦軍的騎兵已經和馬哈木的幾個部落糾纏到了一起。
如今誰的軍陣被破,誰就先完蛋。
秦軍是一個整體,蒙恬為主將,統領全局。
馬哈木則不一樣。
其他部落雖奉他為主,可其中的部落首領卻依舊掌握實權。
所以此戰的指揮者名義上是他,然而在任務的分配上卻更像是臨時聯軍。
瓦剌負責正麵牽製秦軍,兀良哈為左軍,韃靼為右軍,而之前被打崩的阿魯台則繞到秦軍後方伺機偷襲。
說實話,以他們的兵力數量,即便秦軍精銳,蒙恬指揮有序,馬哈木依舊有贏的可能。
當然,贏的前提是正麵,以及左右翼能牽製住秦軍,使位於偷襲位的阿魯台能成功得手。
可一旦前麵撐不住,馬哈木腦海內的一切構思就是幻夢。
而觸發以上關鍵點的要素,便是此刻有了退卻之心的兀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