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德意誌意識形態的世界

三、結束語

基於上述研究,筆者試圖確立一下“國家=虛幻的共同體”論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的地位。

在《德意誌意識形態》第一卷執筆的初期,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共同利益的實在性,並指出其獨立化,還指出施蒂納所說的“普遍的東西”是虛幻的等等,但其論旨還沒有得到整理。然而,通過對與近代社會的普遍性形成對比的德意誌的落後性,進而對德意誌意識形態的特殊曆史性的分析,馬克思恩格斯發現,施蒂納的國家論隻不過是停留在從落後的、遲滯的意識,即小市民的意識形態出發的國家認識。另外,隨著對近代獨立性分析的深化,他們認識到,近代國家,即作為市民社會總括的國家是被資產階級收買下來的、為了資產階級的階級利益而存在的。這對於被統治階級即無產階級來說,是明確無誤的事實,而非幻想。而施蒂納——作為德意誌意識形態者,他把這樣的近代國家錯誤地理解成普魯士國家,把作為特殊的德意誌現象的國家的獨立錯誤地理解成國家的一般特征,結果主張國家因屬於“一般的東西”而是虛幻。因此,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作者並非認為國家本身帶有虛幻性,而是德意誌意識形態家們即小市民性質的意識形態家們對特殊的德意誌國家的認識具有虛幻性。[1]

就這樣,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國家=虛幻的共同體”論是在對施蒂納意識形態的批判的脈絡中被提出來的,而並不是馬克思與恩格斯給出的屬於他們本人的國家認識。“國家=虛幻的共同體”論被看作是基於小市民意識形態的國家認識邏輯,是他們的批判對象。[2]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不用說國家本身隻不過是虛幻的這一施蒂納的主張,就是國家所具有的共同性是觀念上的共同性、從而是虛幻的共同性這一見解,也是立足於近代的國家認識——國家是近代市民社會的總括——的觀點,因而也是應當予以批判的。[3]至少,以《德意誌意識形態》為依據,把“國家=虛幻的共同體”論作為馬克思國家論的基本規定是錯誤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