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作者所說的“現代”,係指1919—1949年這一時期,中國史學界曾流行過這一概念。
[65] 張豈之:《中國近代史學學術史》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第2頁。
[66] 盧鍾鋒:《回顧與總結:新中國曆史學五十年》,載《中國史研究》1999年第3期。
[67] 劉新成:《曆史學百年》序,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2頁。
[68] 參見喬治忠、薑勝利:《中國史學史研究述要》,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4~33頁。
[69]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的兩個重大問題》,《白壽彝史學論集》(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603頁。
[70]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9頁。
[71]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的兩個重大問題》,《白壽彝史學論集》(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603~604頁。
[72]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的兩個重大問題》,《白壽彝史學論集》(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603、605頁。
[73]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的兩個重大問題》,《白壽彝史學論集》(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605頁。
[74] 以上分別見瞿林東:《中國史學散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96~297、300頁。
[75] 瞿林東:《中國史學史綱》,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3頁。
[76] 瞿林東:《史學與史學評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4頁。
[77] 以上見陳其泰:《中國近代史學的曆程》,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4、48、5頁。
[78] 陳其泰:《中國近代史學的曆程》卷首識語,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