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調研問卷共提出210個問題選項。前186個問題是針對大學生的,其中1-4題意在詢問被調查者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情況,包括對黨領導革命曆史的了解和興趣、是否認同黨偉大光榮、是否讚同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目標、是否認同共產主義理想並願意為之奮鬥。5-12題了解被調查者家庭和個人一般信息,包括父母及祖父母的社會職業身份、本人大學畢業後想從事工作的意向和終身願意從事工作的理想、對人生意義和信仰的看法、是否共產黨員或共青團員、是否信宗教、信哪一種宗教等。13-156題提出白求恩精神、雷鋒與張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慶和鐵人精神、王傑精神、歐陽海與劉英俊精神、焦裕祿與孔繁森精神、紅岩精神、太行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紅旗渠精神、南泥灣精神、抗日戰爭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五四運動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與西柏坡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紅安與沂蒙精神、古田會議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依次詢問是否知道這些精神,是什麽時候、通過什麽途徑知道,知道的程度如何。而後,問卷給出某種精神的內容,詢問該精神現在是否還有意義或已過時。157-182題,重就上述精神提問:是否認同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對國家民族社會是否仍有意義、對個人的成長是否有意義。183-186題,進一步要求被調查者從個體身份如是否黨團員、是男生還是女生出發來思考怎樣看待上述精神。第187-204題是針對學校和院係黨政領導、班主任、退休教師和大學畢業生的,要求在瀏覽前麵186個問題,即已大體了解革命精神的內容和我們調研的意圖後,發表個人看法:這些革命精神是否仍有價值?當代中國青年人,特別是大學生身上是否表現出這些精神,以及他們是否了解、認同這些精神,應該不應該學習這些精神等。205-210題針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詢問高校思想政治課,特別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是否講授革命精神,大學生對這些內容是否有興趣,大學裏麵是否組織有關紀念革命精神的活動,有無利用大學校園文化進行革命精神教育的必要和可能,對思想政治課的效果評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