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三、淺之深:表麵遊戲中的誘惑

鮑德裏亞《論**》第二部分的標題是很酷的,叫“表麵的深淵”。意思為,看起來是表層的嬉戲,實質上卻是無底的奴役深淵,這便是當代**的本質。

依鮑德裏亞自己的定義,所謂“**是消除話語意義並且使話語偏離真理的東西”[30]。這是令人費解的說明。我覺得,這裏的**,是一個被重新形而上學化的東西。我們可以來看一下鮑德裏亞對**的說明。在他看來,後現代語境中的**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深刻的雙重反對:

一是自覺拒斥精神分析學式的關於顯性話語(discours manifeste)和隱性話語(discours latent)的區分和對立。鮑德裏亞指認說,就像弗洛伊德所說的意識與無意識、本我與自我之間的對抗性遊戲。在這種遊戲中,作為隱性話語的陰凹之中的無意識和本我,總是強迫意識和自我這些凸狀的“顯性話語並使之說出它不想說的東西”。這是一種暴力性的揭示陰凹本質的決心。可是,鮑德裏亞說,今天的**發現了這種決心中的“深度缺乏”,因為,它總是懷疑顯/隱斷裂背後的深度,總是懷疑“/”背後的意義。“/”是一種邊界區分也是一種斷裂,在鮑德裏亞的《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中,它總是橫在“交換價值/使用價值”“能指/所指”之間,“/”即一種從現象到本質的批判性揭示的邏輯決心。而在《象征交換與死亡》一書中,鮑德裏亞已經批判了這種傳統資本主義的參照性邏輯。他在結構性價值革命中,徹底鏟除了參照指涉物的幻覺,說明了當代資本主義基於凸狀擬像與擬真之上的差異性自指符碼的築模。其實,這恐怕是從愛利亞學派開始的整個西方形而上學的“決心”,這裏會有“表相/存在”(愛利亞學派)、“分有者/理念”(柏拉圖)、“現世/上帝之城”(基督教)、“經驗此岸/自在之物”(休謨—康德)、“現象/觀念本質”(黑格爾)。其中,除了休謨和康德的“/”真是一種阻斷式關係以外,其他均是從外部凸狀表相揭露陰凹本質的主體邏輯“決心”。並且,鮑德裏亞認為,這種揭示本質的邏輯決心也就是全部西方形而上學“解釋的暴力和恐怖主義”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