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維科、黑格爾到馬克思,可以說是曆史決定論觀念凱歌行進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哲學家、曆史學家確認曆史規律的存在。然而,從19世紀晚期開始,許多哲學家、曆史學家開始懷疑、否定曆史規律的存在。以克羅齊為標誌,否定曆史規律的觀念成為現代西方曆史哲學的主導思潮,幾乎成為一種“流行病”。
現代西方曆史哲學首先以曆史事件的單一性否定曆史的規律性。按照現代西方曆史哲學的見解,隻有反複出現的東西才能形成規律,在自然界中,相同的事件反複出現,因而存在著規律;在曆史中,一切都是“單純的一次性東西”,曆史事件都是個別的、不重複的,因而不存在規律。文德爾班指出:“在自然研究中,思維是從確認特殊關係進而掌握一般關係,在曆史中,思維則始終是對特殊事物進行親切的摹寫”;“前者追求的是規律,後者追求的是形態”。[26]李凱爾特斷言:“‘曆史規律’這個概念是……用語的矛盾。”[27]
的確,曆史不同於自然,曆史事件都是獨一無二的,法國大革命、明治維新、戊戌變法、西安事變等都是非重複性的存在,但由此否定曆史必然性卻是不能接受的。戊戌變法是“一”,但改良、改革作為曆史現象在古今中外並不罕見,是“多”;法國大革命是“一”,但資產階級革命作為曆史現象在近、現代曆史上卻重複可見,是“多”……這表明,要把曆史事件、曆史現象和曆史必然性三個概念加以區分。曆史事件是“一”,曆史現象是“多”,在這“多”的背後存在著隻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會重複起作用的曆史規律。
曆史規律是曆史的深層結構,隱藏在曆史事件單一性的後麵;而自然事件的差異性卻深藏在其相似性的後麵。在觀察自然時,應從事件的相似中看到相異;在研究曆史時,應從事件的相異中看到相同,從事件的單一性中透視出規律性。這樣,才能走向曆史的深處。而現代西方曆史哲學卻恰恰停留在曆史的表層結構,並且混淆了曆史事件、曆史現象和曆史規律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