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學

第二節 唐代的譜牒之學

一、譜學在唐代的興替

唐代譜學是唐代史學的組成部分。鄭樵《氏族略》指出: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係。官之選舉,必由於簿狀;家之婚姻,必由於譜係。曆代並有圖譜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通古今之儒知撰譜事。凡百官族姓之有家狀者,則上之官,為考定詳實,藏於秘閣,副在左戶。若私書有濫,則糾之以官籍;官籍不及,則稽之以私書。此近古之製,以繩天下,使貴有常尊,賤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譜係之學,家藏譜係之書。[12]

可見,譜學在政治生活和婚姻關係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據《新唐書·藝文誌》史部“譜牒類”著錄,譜係之書凡兩千零五十卷,內中屬唐代者近半數;故鄭樵認為,“姓氏之學,最盛於唐”[13]。

唐代譜學是魏晉以來譜係之學的繼續和發展。如前所述,唐代史學家柳芳對譜學源流作過詳細的論述[14],從中不難窺見唐代譜學與魏晉以來譜係之學的淵源關係。宋人鄭樵進而寫道:

漢有《鄧氏官譜》,應劭有《氏族篇》,又有潁川太守聊氏《萬姓譜》。魏立九品、置中正: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各有簿狀,以備選舉。晉、宋、齊、梁因之。故晉散騎常侍賈弼、太保王弘,齊衛將軍王儉,梁北中郎將諮議參軍知撰譜事王僧孺之徒,各有《百家譜》,徐勉又有《百官譜》。宋何承天撰《姓苑》,與後魏河南《官氏誌》,此二書尤為姓氏家所宗。唐太宗命諸儒撰《氏族誌》一百卷,柳衝撰《大唐姓係錄》二百卷,路敬淳有《衣冠譜》,韋述有《開元譜》,柳芳有《永泰譜》,柳璨有《韻略》,張九齡有《韻譜》,林寶有《姓纂》,劭思有《姓解》。[15]

這是鄭樵對漢、唐間譜學發展情況所勾畫的一個基本輪廓,其中尤以唐代最詳。唐肅宗時史官柳芳在談到本朝的譜學家時說:“唐興,言譜者以路敬淳為宗,柳衝、韋述次之。李守素亦明姓氏,時謂‘肉譜’者。後有李公淹、蕭穎士、殷寅、孔至,為世所稱。”[16]總括柳芳、鄭樵所論,這裏首先對唐代的主要譜學家和主要譜牒著作作一簡要的考察,庶幾可見唐代譜學興替之一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