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係列:老子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諸家此句今譯,基本一致,都把“不敢為主”譯為“不敢主動進攻”,把“為客”譯為“采取守勢”。但是,這與春秋戰國時代軍事學上的“主”“客”之稱完全相反。馬王堆帛書整理小組注帛書《老子》說:“按古代起兵伐人者謂之客,敵來禦捍者謂之主。銀雀山漢簡有‘為人客則先人作’,及‘主人逆客於境’之語。”《孫子兵法·九地篇》說:“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這都可以證明,春秋戰國時代,軍事上主動進攻一方為“客”,被動守禦一方為“主”。但老子卻以戰爭中的主動被動行為區分主、客:主是主動進攻一方,客是被動防守一方。顯然,老子並不懂或不清楚軍事學上的術語,他是按照自己的守柔的行為辯證法來論述軍事行為倫理的。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諸本句序多有不同。這四句的句序應當是:“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行無行”者,擺陣而無陣也;“攘無臂”者,舉臂號召士卒向敵卻並無臂可舉也;“執無兵”者,執持武器向敵卻並無武器可執也;“執無敵”者,原來並無敵人存在。先擺陣,繼之以舉臂號召,再繼之以執兵向敵,最後是無敵,這正是前後相依的順序。

“輕敵幾喪吾寶”,“寶”指什麽?“輕敵幾喪吾寶”之“寶”可以是指“道”,也可以是指“三寶”之一的“不敢為天下先”。“輕敵”正是違反了“不敢為天下先”這一寶。

這一章,老子接著第六十八章,繼續論述用兵的原則。這些原則可以用三個字概括:讓、後、哀。實際上這些都是從用兵的角度對道的無為原則的應用,或者說從軍事角度論證了無為原則的正確與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