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陶行知思想學習讀本

為考試事敬告全國學子

1913年5月

口誦心維,日就月將。一學期之韶光,行且風馳電掣過去矣!今者暑假伊邇,吾人對於此將至未至之考期,其觀念果何如乎?大概勤生多主樂觀,惰生多主悲觀。彼勤生兢兢業業,一日讀一日之書,一時學一時之業;平日不虛度分陰,至考則不待楮墨,已有左券之操。更逆計前列之榮,師友之鑒賞,父母之寵幸,怡然意滿,安得不樂乎?惰者則異是,平日惟宴安是娛,逸豫是耽。光陰宜寶貴也,而等於閑度;學業宜精思也,而苟於涉獵。至考則有落第之虞,更逆知點額之辱,師友之藐視。父母之責備,溯往自傷,而往者不可追,嗒然若失,又安得不悲乎?

然此二者,不足以盡將考時學子之態度也。夫畏辱思榮,榮益求榮,人之情也。彼惰者之自悲,吾無間焉。所懼者,彼既以惰而荒業,複不願自居下風。謂美名可以幸邀,令譽可以幸取。因畏辱心而生僥幸心,複因僥幸心而生譎詐心者,比比然也。彼勤者之有榮,吾之悅也。所懼者,溺於虛名,不自滿足,自量才智不如人,猶殫思竭慮,求有以達其冠軍之目的。始於一念之貪,終於欺詐之行,此又學子考試時通常之態度也。

噫!兩軍對壘而陰謀用,五洲互市而狡計生,考試之時有試探焉!試探維何?夾帶也,槍替也。稍斂形跡者,則剽竊焉,耳語焉。其為名雖繁,其為欺則一。而所以陷溺之者,則不出畏、貪之二念。試言其害:

(一)欺親師。事親莫大於孝,事師莫大於敬。不孝不敬,莫大於欺。考以舞弊而前列,終非廬山真麵目。師不及察,給以優分,是師見欺矣。考卷寄家,親不及辨,以為是真吾兒之英雋,是親見欺矣。欺師不敬,欺親不孝,不孝不敬,是為敗德。敗德之人,不得誌害身家,得誌害天下。自來滔天罪惡,蓋有始於此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