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

三、實驗研究設計中的實驗模式設計

根據研究目的,結合被試選擇與分配類型、自變量數量及操作程序、因變量測量方式等,實驗研究法形成了多種設計模式在學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為簡明表示各種設計類型的實施狀況,用下麵的符號表示相應的因素:

R:表示被試是經過隨機選擇和分配的

G:表示組,實驗組或控製組

-:表示虛線上麵和下麵的組是自然組,不是等組

X:表示一種實驗處理,即實驗的自變量

O:表示一次測試或觀察,即實驗的因變量的測量

— —:表示無實驗處理

(一)單組後測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隻有實驗組,沒有控製組,實驗研究沒有前測,隻進行實驗處理,然後測得一個實驗結果。以單因素實驗研究為例,該種模式可表示為:

G X O

單組後測實驗設計是一種簡單的、容易操作的設計方法,由於沒有前測,因而有可能容納較多的無關變量,從嚴格意義上說是一種比較粗糙的研究模式,屬於前實驗設計,主要被用於提煉教育經驗。

(二)單組前後測模式

這種模式同樣隻有實驗組,沒有控製組,但在實驗處理前進行一次測驗,在實驗處理後進行一次測驗,然後比較前後兩次測驗的結果來確定實驗的效果。

1.單組單因素前後測

該種模式可表示為:

G O1 X O2

這種模式與單組單因素後測實驗設計相比,由於增加了前測O1,可以對實驗處理前後的差異進行對比,所得結論要準確一些。但是,由於隻有一組被試,偶然事件、成熟、前測效應等無關因素無法得到有效控製,通過前後測得到的因變量的變化無法確切證明是自變量作用的結果。一般來說,該模式比較適用於能通過教育活動取得直接效果的因變量,如知識掌握程度、專門性技能和學科學習能力,不適於見效慢、更多依賴學生(學前兒童)身心成熟而較少依賴教育活動的因變量,如學生(學前兒童)的智力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