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電影的發展
日本電影的曆史是從1899年開始的,最初人們把電影叫做活動照片,因為當時都是一些紀實性的影片,如《藝人的舞蹈》等。當時觀眾是抱著一種好奇的心理來欣賞這些影片的。日本電影從紀實的階段開始,漸漸產生了兩種流派:一種是和觀眾熟悉的歌舞伎相結合的舊派電影;另一種則是通俗小說以及根據這種小說改編的世俗劇相結合的新派電影。
隨著1912年日活公司的成立和1920年鬆竹公司的誕生,日本電影開始以一種企業的模式發展。企業的形式促進了電影在技術上的發展,並向現代片開始過渡。
“二戰”之前,日本曾經有過一股現實主義電影的**,出現了像《浪華悲歌》、《**裸的城市》、《兒子》等表達現實社會的影片。1945年戰爭結束時,日本電影處於一種消沉狀態,當時隻有六家影片公司,且影片質量都是粗劣的。戰後很長一段時間日本電影都處於消極狀態,直到1951年,黑澤明拍攝的《羅生門》轟動了世界,使得日本電影在國際影壇上驟然提升到了顯著的地位。在以後的幾年中,日本電影幾乎在所有國際電影節上都能獲獎:1952年,溝口健二拍攝的《西鶴一代女》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導演獎;1953年,溝口健二拍攝的《雨月物語》和五所乎之助拍攝的《煙囪林立的地方》,分別在威尼斯和柏林電影節上獲獎。日本電影大師們在他們的作品中,對於民族傳統及文化特別的“關照”意識,給予了人們以全新的、強烈的視聽感受。然而,縱觀日本電影的發展我們卻可以看到,它經曆了一條極為曲折和艱難的道路。日本電影從愛迪生發明的“電影視鏡”在神戶與觀眾見麵時起,到20世紀50年代取得輝煌成就時止,它已經走過了整整半個世紀。
(二)名電影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