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問題學生在普通學校跟隨普通學生學習(隨班就讀)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他們是否被所在的班級接納並融入普通學生生活中。由於語言障礙、缺乏交往技能或不善於交往,聽力問題學生在與普通學生的交往中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問題。促進兩類學生間健康的人際交往,不僅可以促進語言的發展,而且可以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進程。普通班的教師應當努力營造兩類學生交往的氛圍。
教師不能過多地保護聽力問題學生,不能讓他們依賴教師去爭取與普通學生交往的機會。過分的保護會引起普通學生的反感,這會成為兩類學生建立和諧關係的障礙。教師應該一視同仁,對兩者一樣要求,在要求兩者相互尊重相互信賴的前提下,再針對聽力問題學生的具體情況,適當地給以特殊的照顧和幫助。
教師可以對聽力問題學生的座位定期進行調換。在課堂中的分組討論或課外活動中的分組遊戲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變換聽力問題學生的組別,以便於他們盡可能多地與耳聰學生接近,加強他們之間的相互聯係。
教師應對其他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平等地對待聽力問題學生,理解聽力問題的實質,了解聽力問題給患者帶來的困難與不便,使他們自覺自願地支持和幫助聽障同伴克服困難。教師要鼓勵兩類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教師應對聽力問題學生同樣嚴格要求,不能因為他們的缺陷而姑息遷就他們。要教育他們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自尊自信自強自立,把自己視為集體的平等成員,積極地接納周圍的每個人,樂觀、開朗一些。同時,還要發展他們的言語能力和交往能力,豐富他們的知識和經驗,使他們獲得更多的交往手段。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注意培養隨班就讀聽力問題學生的“看話”能力,隻要自己嘴裏在發出聲音,就不能背向聽力問題學生,而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麵部。而且,教師麵部的照明要充分,光線最好是散射的,以免產生明顯的陰影。教師不應背著光源跟聽力問題學生說話,也不能邊說邊走動,或者搖頭、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