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費者行為學

第一節 消費者個性及個性理論

個性是在個體生理素質的基礎上經由外界環境的作用而逐步形成的。個性的形成既受遺傳和生理因素的影響,又與後天的社會環境尤其是童年時的經驗有直接關係。

一、消費者個性的含義

個性,心理學中稱人格(Personality),最初是指演員所戴的麵具,其後是指演員和他所扮演的角色。心理學家引申其含義,把個體在人生舞台上扮演角色的外在行為和心理特質都稱為個性。關於個性的定義,迄今仍是眾說紛紜。這裏我們引用施契夫曼和卡奴克對個性所下的定義:個性是指決定和折射個體如何對環境做出反應的內在心理特征。內在心理特征包括使某一個體與其他個體相區別的具體品性、特質、行為方式等多個方麵。因此個性是個綜合性概念,它包括氣質、性格、能力和興趣等多種心理特征。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個性是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的個性是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並在一定社會曆史條件下,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生理素質具有人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神經係統等生物屬性,是一切心理活動產生的物質基礎,是形成個性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消費者個性的特征

個性作為反映個體基本精神麵貌的本質心理特征,具有整體性、穩定性、可塑性、獨特性、社會性等基本特征。

(一)整體性

個性反映了人整個心理麵貌,是一種有機組織的整合性。每個人的個性傾向性和各種個性心理特征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從而構成一個多層次的,統一的整體結構。如果其中一些特征發生變化,其他特征亦將相應變化。

(二)穩定性

個性反映了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它具有穩定性和經常性。因此個人在行為中偶然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不能表達其個性,比如一個理智型的消費者,偶爾表現出衝動的購買行為,不能據此就認為他就是衝動型的消費者。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形象地說明了個性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