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

一、宏觀經濟因素分析

(一)國內生產總值

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協調增長,經濟結構逐步趨於合理和平衡,經濟增長來源於需求刺激並使得閑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資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國內生產總值持續、穩定、高速增長。伴隨總體經濟成長,上市公司利潤持續上升,股息和紅利不斷增長,企業經營環境不斷改善,產銷兩旺,投資風險也越來越小,國民收入和個人收入都不斷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也將增加證券投資的需求,人們對經濟形勢形成了良好的預期,投資積極性得以提高,也增加了證券的需求,從而促使公司的股票和債券價格上揚。

【小貼士】

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比如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用來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的指標。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淨出口額。GDP的增長速度一般用來衡量經濟增長率,這是反映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水平的動態指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標。

(二)通貨膨脹

適度的通貨膨脹將使商品價格出現緩慢上漲,且幅度不是很大,當物價上漲率大於借貸利率的上漲率時,產品價格上漲的幅度高於借貸成本的上漲幅度,於是公司利潤上升,從而增加可分派股息。股息的增加會使股票更具吸引力,對股票價格具有推動作用。過度的通貨膨脹發生時,公司很難展開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特別是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致使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公司不能通過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等措施進行內部消化,又難以全部轉嫁給消費者,利潤必然下降,甚至出現虧損。投資者因此會對股票投資失去信心,股票市場行情隨之下滑。一旦投資者對通貨膨脹的未來態勢產生持久的不良預期時,股票價格暴跌也就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