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含“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四部分內容。在設計主題活動時,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緊緊圍繞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三個方麵進行。針對當前學生亟須具備的各方麵素質和能力要求,我們在設計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內容時可以按以下思路進行。
(一)以校為本,與學校各項活動整合設計主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並非無本之木,以往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經驗可以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一般學校都要組織春(秋)遊活動、春(秋)運動會、夏(冬)令營活動、科技節活動、讀書周活動、巧手節活動以及各種內容的班隊會等活動,這些傳統的活動長期植根於學校,由學校根據自身的資源狀況進行組織,學校在長期的運作中,無論從活動內容還是組織形式上,都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積累了經驗與素材。
關注學校各項德育活動、校傳統活動及班隊會活動,使其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機的組成部分。繼承學校傳統活動、德育活動等在組織形式、內容上的精華,用它來豐富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內容,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活動的自主性。但在原來的傳統活動中,學生僅僅是此類活動的被動的參與者,活動項目的設計,報名及整個運作的過程,都是由教師完成的。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與形式要在原來的傳統活動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如學校的德育活動中有安全自護的內容,可以引發出符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原則的主題《火災的自救》;春遊活動中由學生所帶的飲料和小食品引發出《飲食與健康》這一主題。
(二)以生為本,與學生興趣結合設計主題
1.關注學生共同的興趣,引導生成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