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校長思維

第二節 校長是學校課程建設的第一人

校長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呢?李明新校長的觀點是,思想隻能在遠大的理想與追求中形成,隻能在深入的學習與思考中形成,隻能在深刻的實踐與認識中形成。因此,校長永遠不能停止對崇高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新思想的學習、對教育創新實踐的探索。隻有深入到課堂、班級、學生中去,才能真正觸摸到教育的脈搏。

學生要得到全麵的發展,關鍵在於課程設置。校長對學校的領導,核心是對課程的領導。因此,校長要遵循教育規律,把握課改方向,當好學校課程建設的總設計師,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掛職的第一天,李明新校長的第一課就是,校長是學校課程建設的第一人。

作為校長,我盡力揣摩李校長為什麽要抓課程建設?為什麽要狠抓課程建設?他會告訴我們什麽規律性的東西?自己的學校又該如何借鑒實施?

一、規劃課程框架,明確辦學思路

校長辦學不能空談,要有物化的載體。一是被稱為隱性課程的校園環境。校長要思考校園為什麽這麽建,學校建築的幾個部分之間有什麽聯係。二是學校的課程建設。三是課堂教學,因為課堂是最直接體現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地方。

李明新校長認為,在一所學校,首先抓課程建設的是校長,校長要帶著全體教師一起做課程。課程建設需要思想的引領,而思想的內核取決於校長。課程是把校長辦學思想與培養目標結合在一起的最好的抓手,是校長辦學思路的直接體現,是學生發展的載體,是教師成長的載體。任何一個有思想的校長,要想提高辦學質量,提高學生質量,都要去抓課程建設,至少都要開設一門校本課程。此外,校長抓課程,關注的是教育思想的建設,而不要將其成為行政命令。

還要注意的是,課程建設是學校的整體工作,是以校長對課程的領導力為核心的團隊工作,校長先進的思想要通過教師的課堂來實現。教師隻關心“怎麽教”,不去想“為什麽教”“教什麽”,校長要考慮到教師的思想會暫時跟不上,所以,課程建設要考慮學校實際(學生、教師、幹部的具體情況),因校製宜。校長是課程建設的核心,要帶領教師們將所有的心血和智慧都融匯在建設的過程中,逐步地完成。課程物化的過程就是建設的過程,所以,校長要慎重推行,要為教師們接納與創造準備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