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梁宇學
教學管理能否點亮教師心中的自明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管理者是否能夠全神貫注真心投入,催生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形成滋養教師心靈智慧的外部生命網絡。而師生們關注的魅力“主體”是真正的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焦點,凝神捕捉這“主體”,凝聚於魅力“主體”周圍開放探索,是教學切磋激活教師群體智慧的奧秘所在。
一 魚與熊掌之間
我從1988年入職首都師大附中當老師,先後擔任學校教務副主任、教務主任、代理教學副校長,直至2002—2008年擔任教學副校長。靜心理解這份工作對自己的意義,一言以蔽之:職業生涯即學習生涯。
剛入職的頭六年,在數學教學、班主任和年級組長工作中遇到了諸多問題,使我渴望得到教育基本理論的指導,1994—1999年,我在首都師範大學教育係修完教育基本理論研究生課程,之後又入讀全國首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專業教育碩士學位。北師大學人“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風範,從理論基礎、為人為學,到工作中的沉思與實幹,對自己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職業生涯即學習生涯的體會,不僅僅是指上述漫長的求學之路,更是工作中無時無刻的深切體驗。
現實中,學校可觀可測的教學質量是社會、家長、學生、上級的眾目之的。在分數麵前人人平等的教育公平訴求,又決定著被學校同行公認的硬功是以分數為衡量的教學業績。當你已經在本學科教學領域打拚到了市級中青年骨幹教師地位,那就意味著你已經能夠遊刃有餘地滿足外部競爭體製的要求,如果想追求經濟利益,可以在家教市場唾手受寵;如果追求專業成長,特級教師的榮譽也會為期不遠。但同時,學校整體的發展,也很需要這樣的骨幹教師承擔起學校課程和教學領導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