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會學習教學策略

第二節 學會自我體驗教學策略

自我體驗是自我意識在情感上的表現,是伴隨自我認知而產生的情緒體驗,是主觀的我對客觀的我持有的一種態度。包括自尊感、自信心、自豪感、責任感等,自卑、自滿、自責、自我欣賞等都是各種自我體驗。自我體驗對個體的心理行為具有調節作用,它可以把自我認識內化為個體的需要和信念,從而指導個體的言行;還可以伴隨自我評價,激勵個體從事適當的行為,並且製止不良行為,對個體的行為起到引發、維持或抑製的作用。其中,尤其是自尊感對於個體成長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為隻有自尊自愛的人,才會有自強、自立的追求,才會追求按照人類至善的標準去要求和完善自我。因此我們要以自尊為中心,引導學生學會自我體驗,並以此為基礎促進自我成長。

一、創設培養學生自尊的教學環境

自尊是個人對自己感受的總和,包括個人的自我尊重感與自我價值感。表明個體對自身價值的認可程度。自尊是自我意識中的重要的可貴品質。它是一種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並期望受到他人、社會尊重與愛護的心理狀態。是尊重自己的人格,榮譽,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不容別人歧視侮辱、維護自我尊嚴的自我情感體驗。當社會評價滿足個人自尊需要時,個人會覺得自己在所處的環境中具有價值、受人喜愛和品質優秀,並能夠以有意義的方式對別人作出貢獻;它能促使個體更加奮發向上,追求實現更高的社會期望。如果社會評價不能滿足個人的自尊需要,甚至產生矛盾時,既可能產生自我壓力感,使個體加倍努力,迎頭趕上;也可能使個體產生自卑心理,從此自暴自棄,一蹶不振。

黑格爾說:“人應尊重他自己,並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有效地營造教學環境來提高學生的自尊,並使學生學會自尊和尊重他人。通過創造溫暖關懷的氣氛,開展民主、平等、合作、主動的教學活動,協助學生沉浸於被喜歡與被接納的感受中,以此培育人性的尊嚴,發展學生的自尊。要盡量避免負麵教學環境對學生自尊的傷害。例如:拒絕學生、不尊重學生、獨斷、專製、極度競爭、負麵期望、對學生學業與行為的要求含混不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