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高中教育卷

一、北京市的“翱翔計劃”

(一)緣起

為穩步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發揮首都教育資源優勢,在青少年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2007年8月,北京市教委開始醞釀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啟動了“翱翔計劃”。此計劃作為北京市教委重點資助的項目之一,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負責組織實施,高校、科研院所、區縣教委、示範高中等相關人員共同參與。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室特有的氛圍熏陶,形成持久的科研興趣。讓學生親曆一個完整的“感受科學研究和科學家——理解科學研究過程和科學家素養——對科學研究和成為科學家感興趣——立誌投身科學研究和成為科學家,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過程。“翱翔計劃”涉及的學科培養領域涵蓋數學與信息科學、物理與地球科學、化學與生命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等。形成了生源基地、培養基地和課程基地、實踐基地“一條龍”。

“翱翔計劃”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導,不急於要求學生取得什麽研究成果,學員和實驗室實行雙向選擇,允許學生不適應研究時可中途退出。

2010年,“翱翔計劃”成為北京市所承擔的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項目,其“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的主要內容,被列入《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年輕創新型後備人才發現培育體係”。2012年,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財政局印發的《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的指導下,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全麵推進,為繼續實施“翱翔計劃”打開了局麵。

在“翱翔計劃”的基礎上,2010年1月,北京市教委與市科委聯合推出了麵向全市中小學的創新教育項目——“雛鷹建言行動”(也稱“雛鷹計劃”),“雛鷹計劃”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為“翱翔計劃”提供後備生源,探索建立不同學段之間創新人才培養的縱向銜接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