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學生班幹部組成的學生自主管理組織是班級運轉的重要因素,也是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及班級建設非常得力的助手,因此,在組建班級後,班主任都會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班幹部的選拔。
班級的良性運轉離不開班幹部的積極參與,因此,中學班主任一般在建班之初就會啟用班幹部。由於在建班之初,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都比較淺,因此,建議班主任可以先根據了解指定臨時班委,經過1~2個月師生之間彼此融合之後,再進行正式班幹部的選拔。
一般來講,班主任的選拔有以下幾種形式:
1.核心班委和流動管理者:班主任先選定核心班委,然後再選定流動管理者。流動管理者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比如,遵從人人有事做的原則由學生自己選擇;由班委分別組建自己的團隊。
2.民主選舉:班主任可以先確定班級崗位,然後讓全體學生體驗,體驗半個月或一個月之後,由學生采取自薦或者推薦方式確定班幹部。
3.輪換製:所有的崗位由所有學生輪流。沒有一種班幹部的選拔方式是完美的,在選拔班幹部時,班主任要了解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長,知人善用,給每個學生提供發揮自己能量、做出自己貢獻的機會。
[案例3-16]
1.選擇班長,初戰失利
兩年前,我接任了初一(2)班的班主任。根據全班學生自願報名、入學登記表信息和暑假家訪對學生的了解,我指定陳元同學擔任班長。半個月過去了,在全年級6個班中,我們班成了教學秩序最亂的班級。任課老師反映,作為班長的陳元連自己都管不住,更談不上管理其他學生了。我也曾經就班級管理與她交流過意見,但成效不大。無奈,入學一個月後,我們班正式進行了班長競選。
2.競選班長,眾望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