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隨著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革命的深入演進,我國乃至全球的傳播媒介發生了巨大變革。以網絡與手機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突飛猛進,用戶量急劇增長。有關權威機構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手機用戶數達到5.94億。[1]同時,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媒體形態,如網絡電視、手機電視、SNS社交平台、微博等;以移動通信為基礎的新興媒體形態,如手機電視、手機視頻、公共移動視頻、微信等;正以裂變的速度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成為改變國家媒介發展格局的主導力量,成為我國人民獲得資訊和進行休閑娛樂的重要渠道,也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領域。
正是網絡與手機新媒體的飛速發展,以及其他各類新媒體新業態的層出不窮,改變了整個媒介生態與電視媒體一家獨大的格局,促進了傳統媒體的變革及其與新媒體的融合,從而形成了媒體多渠道、多屏化、多終端的發展態勢。以電視媒體為例,一方麵,電視媒體因網絡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激烈競爭而動搖了“霸主”地位,其收視率與影響力受到了渠道分流與多屏化的嚴峻挑戰。據央視索福瑞收視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電視整體收視人數與收看時長都在減少,電視媒體的廣告投放總量也首次由增長轉為下降(降幅為0.5%)。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4.33億,比2013年底增加了478萬;而在網絡視頻用戶中,電視的使用率僅為22.4%。[2]這一降一增之間,電視媒體的危機顯而易見。另一方麵,我們也應看到,在用戶規模、接觸率、廣告收入、媒體地位及綜合影響力方麵,電視作為“第一傳播平台”的地位現在(也許還有相當長的時間)並沒有失去。從用戶規模上講,電視擁有其他媒體無法匹敵的龐大受眾群。“2014年中央電視台有5個頻道全國覆蓋人口均超12.6億,排名前五的省級衛視頻道(依次為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山東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全國覆蓋人口均超10.2億。”[3]從內容輸出優勢上講,內容是大眾媒介的核心競爭力。對於電視媒體產業來說,傳輸的電視節目內容是其重要的資源。畢竟吸引觀眾的不是電視機而是電視節目。多渠道、多視頻傳播呈現後,“雖然分流了大量電視觀眾,但從視頻網站的點擊分布看,大部分點播節目來自傳統電視台。也就是說轉向網絡視聽新媒體的受眾,其實還是樂於收看傳統電視媒體的節目,隻不過是換了一個渠道,原來是麵對電視機,現在是麵對顯示器或者手機屏幕。可見,優秀電視節目的內容無論在什麽傳播平台上都是受歡迎的”[4]。再拿英美等發達國家來說,盡管新興媒體發展迅速,但傳統電視媒體的收視率仍然很高。例如,英國2015年公布的觀眾收視數據顯示:2014年“英國觀眾收視的主要終端是電視機,比例為98.4%,其中86.0%的收視是在客廳中;觀眾每周在電視機上收看電視節目的平均時間長度是3小時41分鍾。相比10年前(2004年)的觀眾收視數據,觀眾在電視機上的收視時間比例隻下降了0.4%。觀眾通過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終端收看電視節目的比例是1.6%,每周這些終端上收看電視節目的平均時間長度是3分鍾30秒”[5]。此外,英國電視廣告營業收入連續5年處於增長態勢,2014年增幅達到了6.0%,總額為49.1億英鎊。由此可見,電視在英國也依然居於媒體領域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