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俄羅斯文學講座:經典作家與作品

第十講 費特:最純粹的唯美主義詩人

費特是俄國19世紀一位著名的天才詩人, 是純藝術派(又稱“唯美派”)的代表人物。由於其突出的藝術成就, 在今天的俄羅斯, 他成為與茹科夫斯基、普希金、萊蒙托夫、丘特切夫並駕齊驅的19世紀五大詩人之一。

一、生活上精明務實, 創作上唯美空靈

費特(1820—1892)出生於俄羅斯中部的“詩人之鄉”奧爾洛夫省, 1844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文學係, 1845年自願進入軍隊, 此後在軍隊供職11年。1857年, 他與大富商的女兒鮑特金娜(1828—1894, 唯美主義理論家三駕馬車之一鮑特金的妹妹)結婚, 獲得了頗為富足的一筆嫁妝。1862年, 他在自己家鄉購置了兩百俄畝土地, 專門經營農業, 過著比較富裕的日子。由於費特在世俗生活中頗為精明, 家業越來越興旺, 19世紀70年代後期在庫爾斯克省購置了一個大莊園斯捷潘諾夫卡, 晚年他就生活於自己的這個大莊園, 從事農業、翻譯及詩歌創作等活動。1873年他終於得到沙皇的恩準, 獲得了貴族身份, 並得到了宮廷近侍封號。費特的一生經曆頗為平凡, 文學事業也頗為順利。隻有兩件事使他一輩子耿耿於懷。

費特的父親是德國人費特(1789—1825), 是達姆施塔特市的法官, 母親是德國人夏綠蒂—伊麗莎白·貝克爾(1798—1844)。他們於1818年5月18日結婚, 其時夏綠蒂20歲, 婚後生有一女。1820年9月18—19日, 夏綠蒂在懷上費特7個月時, 愛上了到德國來旅行的45歲的俄國貴族阿法納西·憲欣(1775—1855), 並和他私奔到俄國。1820年11月23日(一說12月5日)費特出生時, 其父母尚未舉行婚禮。因此, 到費特14歲時, 奧爾洛夫省宗教事務所出來幹涉, 不允許他用繼父的姓憲欣(俄國學者也有人認為費特就是憲欣的親生兒子[1]), 而須改用母親前夫的姓費特, 並且不能成為世襲貴族憲欣的合法繼承人。這件事使得14歲的少年從此由一個俄國貴族變成德國平民。這不僅剝奪了他的財產, 而且使得他的“非法”身份公之於眾。俄國學者普拉什克維奇認為, 這使詩人大為惱火, 發誓要奪回失去的一切,並且幾乎終生都在為此目標奮鬥:“無論如何要討回喪失的貴族身份, 這成了費特生活中最強烈的願望。”直到晚年(1873年), 詩人名聲大噪, 才獲得沙皇的恩準得以複姓憲欣, 而眾所周知的費特則作為筆名, 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