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王朝時期,埃及雖然仍然處於金石並用時期,但在當時的世界上,埃及卻是生產力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社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同格爾塞時期相比,早王朝時期埃及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國家逐漸走向統一,灌溉係統的發展,生產工具特別是銅製工具的增多,這些都大大地促進了埃及的發展。
一、灌溉農業
據柴爾德的《上古東方新證》和紮布羅奇卡的《近東古代史》,古代埃及的農民在爭取生存的鬥爭中,很早便開始利用尼羅河水進行灌溉,並開挖溝渠,以排除尼羅河泛濫時留下的積水。至少在塔薩-巴達裏文化時期埃及人已經知道灌溉。紮布羅奇卡認為,在尼羅河河穀,土地的開發是與灌溉同時發生的。[1]在前王朝的格爾塞時期,灌溉農業肯定已經相當發達了。這有兩方麵的證據:一是當時形成中的國家被稱作斯帕特,其象形文字就是一塊被灌溉溝渠分割開的土地,說明那時已經存在灌溉係統了(雖然還隻是在一個小國的範圍之內)。在此之前的情況則不清楚。二是在格爾塞時代之末,希拉康波裏出土的蠍王權標頭上的浮雕中,蠍王手執鋤頭站在尼羅河岸邊或站在水渠邊,在離他不遠的地方的田裏(或者是在一個小島上),有兩個人可能是在加固河渠兩岸的堤壩,其中一人使用鋤頭,另一個人空手勞作。在希拉康波裏進行發掘並公布其成果的魁別爾認為,蠍王權標頭上畫的情景就是國王在進行公共灌溉工作;沙爾波認為,權標頭上畫的是河渠奠基儀式;阿甫基耶夫認為,它同農業勞動的開始有關;別列別爾金將其看作是那時灌溉工作的證明。
在埃及,農業中的灌溉係統的重要性是由兩方麵的原因決定的:一方麵,上埃及即南部尼羅河河穀地區,常年不雨,農業用水乃至人民生活用水,全靠尼羅河水,不修建引水渠引來尼羅河水,人們不僅無法進行農業生產,而且也無法生活。特別是在較高的地區,尼羅河水灌溉不到的地方,更需要修渠引水。另一方麵,尼羅河每年泛濫,必然留下大量積水,如果不修渠加以排除,人們就無法進行耕種,在三角洲地區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