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

第一節 列國時代的社會經濟

一、社會經濟

在列國時代,雅利安人的活動中心已轉移到恒河中下遊地區。恒河中下遊地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氣候適宜於糧食作物的生長,再加上鐵器普遍使用,因此這個時期印度的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

當時大多數印度人居住在農村,農村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他們大多是一對夫婦帶著孩子的個體家庭,占有一小塊土地。當時的人們已經知道了利用不同季節種植不同作物以便提高糧食產量的道理。農民種植水稻和其他穀物,還種植甘蔗、水果、蔬菜等。每個農村通常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單位,農民共同修建蓄水池、灌溉渠、道路以及保護全村共同利益的圍牆等公共設施。每村都有公共牧場,供各戶所養的牲畜食草。從事農業的主要是吠舍,不過,也有刹帝利耕種土地的。

鐵器的使用提高了農業生產率,這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口糧需要,而且也為手工業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原料,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據《佛本生故事》(亦稱《佛本生經》)記載,當時次大陸有許多種手工業匠人:縫皮匠、鐵匠、油漆匠、木匠、獵人、漁夫、屠夫、製革匠、耍蛇人、演戲人、舞蹈者、奏樂者、象牙工、紡織工、茶點工、珠寶工、金屬工、陶工、理發匠、製弓箭者、編花環者等,他們分別在冶金、紡織、建築、造車、武器製造、象牙雕刻、農具製作、製陶、珠寶製造等部門勞動。當時就連佛教徒也從事手工業。《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九《雙品》第一《大空經》第五說:

尊者阿難與眾多比丘在加羅釋精舍中,集作衣業。尊者阿難遙見佛來,見已出迎,取佛衣缽,還敷床座,汲水洗足。佛洗足已,於加羅釋精舍坐尊者阿難所敷之座,告曰:“阿難,加羅差摩釋精舍敷眾多床座,眾多比丘於中住止?”尊者阿難白曰:“唯然,世尊,加羅差摩釋精舍敷眾多床座,眾多比丘於中住止,所以者何?我今作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