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是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所開創的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音樂最傑出的繼承者,他的鋼琴音樂個性鮮明,主觀內省,深刻複雜。從任何一部舒曼的鋼琴作品裏都可以感覺到這位作曲家的天性中極為細致、敏感和神經質的一麵。舒曼的鋼琴作品基本上反映的都是他的主觀的內心生活。他曾經說過:“世間發生的一切,不論政治、文學還是人類,都讓我興奮不已。我根據自我理解思索這一切,然後發泄出來,將我的思想反映在音樂裏,這就是為什麽我的音樂有時難以理解的原因。我的音樂與未來重要的利益,與讓我激動不已的當代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相聯係,我把它們表現在了我的作品中。”由此可見,無論是對於他那個時代的人,還是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除了一些膾炙人口的通俗小品外,總的來說舒曼的音樂並不好理解,用文字來解讀舒曼的鋼琴作品更是一件看起來有點兒愚蠢的、費力不討好的事。
19世紀三四十年代,在法國“七月革命”的影響下,德國的民主思潮重新活躍起來。這一時期的舒曼受當時進步思想的影響,對德國音樂界的保守現狀非常不滿,對音樂藝術領域中的輕浮淺薄現象深惡痛絕。於是,他在自己創辦的刊物《新音樂雜誌》(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上積極發表各種音樂評論文章,對音樂界的保守主義和庸夫俗子進行了尖銳的抨擊。1834年,舒曼虛構了一個包括門德爾鬆、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肖邦(Frédéric Fran?ois Chopin,1810—1849)等與自己誌同道合的人組成的並不存在的音樂家聯盟,並以傳奇性的古以色列第二位國王大衛(King David,公元前1040—970)的名字命名,取名為“大衛同盟”社(Davidsbündler)。大衛是基督教的捍衛者,在西方被譽為傳奇英雄而世代歌頌。16世紀時,大衛的形象常被作為一些歐洲國家的名歌手行會的象征性標記。舒曼在這裏采用大衛作為同盟社的名字,既有將大衛王作為這個虛構同盟的庇護者的意思,同時也是為了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