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廣告的興起:創造消費者
大批廉價量產的嶄新產業,需要“一個不斷有反應的消費者市場”:一旦消費者開始找尋可靠的物品時,新的物品製造商也需要可靠的消費者——必須創造一個可以供應所有新產品的市場,這表示製造商不僅要生產物品而已,還必須創造出購買這些物品的人。廣告就是要有效率地創造出消費者,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中的一個辦法就是不斷讓人接受外在社會的嚴格檢查。
例如一些常用來讓受眾產生新的缺乏感,然後由製造商提供解決之道的廣告語:“暗藏的臭味”、“麻痹的毛孔”、“嬰兒肥的臉”、“腋下的傷害”等。如果說百貨公司給了人們美夢,那麽早期量產時代的廣告則是給人們夢魘,隻有製造商才能解決此困境。今日的廣告似乎混合了這兩者:既提供愉悅的夢幻,也製造社會夢魘,而當今的消費者則是這兩種廣告成分來回辯證的產物。
早期的廣告並不是很認真地嚐試去創造消費者。例如19世紀80年代,廣告撰稿人約翰·帕沃茲用誠實的不充分陳述手法,而不是誇張的過度陳述手法來推銷產品。在為沃納製造公司做的廣告中,帕沃茲寫的廣告詞說,該公司“從未領導過新款連衣裙的潮流”。對於夏裝的銷售,他寫的廣告詞是:“它們涼快。我們在這個季節裏不至於蠢到為您提供別的什麽服裝。”
當時的廣告製作人把簡潔的廣告詞,用大黑體鉛字和幾行附加的正文及引人注目的空白安排在一起,形成了早期廣告的模式:它應該簡潔適當、質樸、令人難忘、朗朗上口,而且還應該包含一個有關被宣傳產品的主題和中心思想。還有一種廣告韻律詩非常討人喜愛,一時間成了一種易記又上口的廣告,如1890年海爾斯根啤酒刊登了這樣一則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