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先秦至唐五代語氣詞的衍生與演變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語氣詞研究[35]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語氣詞研究成績巨大,這體現在幾個方麵:①成果數量多。據我們初步統計,論文300餘篇,這中間相當一部分非常優秀,或注重語言事實的揭示,或側重理論的闡釋;專著8部,這還不包括一些涉及語氣詞的其他語法著作。②研究隊伍比前一時期壯大得多,很多在語氣詞研究方麵取得了突出成績,如胡竹安、江藍生、曹廣順、孫錫信、吳福祥、楊永龍等。③研究領域比以前有很大拓展。從時間的角度看,漢語史每個時段的語氣詞都有了較深入的研究,溯源的研究尤其顯著(包括兩方麵:語氣詞的形成;語氣義的發展變化及不同時代的詞匯興替等);從地域的角度看,大多數方言的語氣詞都有了較好的描寫;有些還注意方言史的語氣詞的發展演變。從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來看,大多數語氣詞的語法和語用功能都有了較準確的揭示。在理論和方法上也不乏稱道之處,學者們不斷借鑒國外的優秀成果、經驗、理論等,同時充分結合漢語事實,對某些語言現象的解釋尤有說服力。另外,很多學者開始關注相關語法範疇之間的關係,如語氣副詞(或稱情態副詞)、助動詞等與語氣詞的關係、功能分布、隱現條件等,以及語氣詞的韻律特點、與語調的關係等。

以下我們分時段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語氣詞研究(主要是先秦至唐五代,宋代以後的略有涉及)作一番梳理和評介。

(一)先秦至西漢語氣詞的研究

首先簡單談談語氣詞的起源。在《今文尚書》和《詩經》等最早的傳世文獻裏,都已經有了語氣詞。那麽語氣詞最早出現在什麽時候?換句話說,現今發現的最古的文字資料殷墟卜辭裏是否有語氣詞?

李學勤首先認為卜辭中“擬(抑)”和“執”是語氣詞[36],後來裘錫圭支持李的說法,並認為句末的“抑”和“執”如果不看作語氣詞,辭義絕大多數講不通,而看作語氣詞就文從字順了[37]。裘錫圭的學生沈培[38]、張玉金[39]也相繼讚同裘錫圭的觀點;楊逢彬更認為卜辭中有四個語氣詞:惠、隹、抑、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