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強調“先歐後亞”的原因
1941年春天的“ABC”參謀會談,使美英雙方在解決聯合作戰中的優先次序問題上最終達成了一致,正式確立了“先歐後亞”、“大西洋第一”的戰略總原則。然而,雙方對這個總戰略的具體看法仍然存在分歧。這種分歧主要表現在對次重要地區——遠東及太平洋地區的態度上。英國認為,歐洲與大西洋應當放在第一位是不言而喻的,但不能因此而放棄保衛它在遠東的帝國,當它自己無力提供這種保護時,它要求美國給以幫助。這個要求一再遭到美國的拒絕。美國認為,它應當在大西洋擔任重要角色,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保衛西半球及英國的安全上去,而避免在次重要地區作出代價昂貴的力量轉移。
美國決定采取如此堅決的態度的因素是多方麵的,但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國的國家利益。正如斯塔克在“D計劃”中所強調指出的,在美國麵臨嚴重的戰爭可能性的時候,它應當決定“一種為了與軍事方麵相互支持的國家政策”,以確保“我們可能從事的任何戰爭都將最終且最大地增加我們自己的國家利益”。[64]在美國看來,這種國家利益可以分為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前者意味著美國與西半球的安全,後者則意味著在世界上確立美國的領導地位。
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美國必須援助英國首先打敗德國。當然,在廣泛的戰略意義上,法西斯國家無論是統治歐洲大陸還是遠東,都將對美國和西半球的安全構成威脅,但是到1939年,盡管由於德國和日本各自在歐、亞大陸的擴張侵略和彼此之間的日益勾結,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區都已潛伏著這種危險,然而來自歐洲的威脅更成為燃眉之急。
長期以來,美國和西半球的安全有賴於英國和法國的存在,有賴於在大西洋保持強大而友好的英、法海軍,這是美國戰略思想的一項公認的原則,是1939年7月27日陸海軍聯合計劃委員會在詳細製訂“陸海軍聯合基本戰爭計劃”,即“彩虹”計劃的第一種設想“彩虹”計劃1時所依據的基本思想。1940年法國敗降之後,英國作為阻止納粹德國進一步向西半球擴張的唯一屏障,它的生死安危對美國的安全就更加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