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兵法七篇,言簡意賅,蘊含的智慧博大精深,精邃富贍,一言一句都有無窮道理,用簡略的語言,道盡兵家大事!”
“不僅僅隻是沙場用兵之道,更是計算,闡述利己之勢,可以引申至更多領域,廟堂算計、處事哲理,管理效用,無所不涉!”
文廟上空,仍未徹底消散的文氣如同一層輕紗,飄**整座廟宇。
武舉策論結束,趕考武人皆已退場,萬籟俱寂,但位於兩極一點的明聖殿,卻依舊燈火通明。
華燈如夜,透過薄紗般的文氣,映射向天空。
薑離的考卷早被翰林院大學士謄抄成百餘份,在文武群臣中流傳翻閱。
景皇雖坐在大殿至高處的龍椅上,可殿下的群臣似乎感覺不到大周天子的龍威,如癡如醉的捧著手中的文卷,忘我研讀,時而震撼,時而恍然,時而搖頭,時而歎息,不一而舉。
整座明聖殿都像是嘈雜的市場集市,充滿驚歎、理論、拍腿之聲,嘈雜混亂。
“聖上,臣真的很難相信,這七卷兵家聖典真的出自一位少年之手!”
一位頭戴高冠、身著寬袖長衣、如早古之人一樣的高大俊朗男子,放下手中文卷,臉上浮現出意猶未盡的神色:“此文結構縝密,次序井然,不能增減一字,不能顛倒一篇,蘊含極盡之理,頑童通讀一遍,也足以勝任千人之將了!”
“大先生竟然能給出這樣的評價,這薑離真不愧聖人門生之名!”
景皇點了點頭,征詢道:“先生覺得,這七卷兵法,真是薑離所著?”
“聖上,雖然臣也無法相信,但在記憶中,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本典籍中提及中古、今古乃至上古,存在過這樣一本兵道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