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統攜本部部眾加緊前往上庸的途中時。
先前房陵太守蒯祺拒絕歸降前,曾派往樊城的信使也已經抵足。
待屯兵於此的主將曹仁聽聞東三郡方麵的戰況過後。
他也並未有不當回事,立即警惕了起來。
召集麾下長史陳矯,以及猛將牛金,襄陽守將呂常等將前來議事。
“諸位,大體情況就是如此。”
“本將準備提一軍前去主導上庸等地的戰事,掌控大局。”
“不知汝等意下如何?”
一記話語落罷。
曹仁先行問詢著諸人的建議。
此言方落。
一側的長史陳矯當先站出來拱手說著:“啟稟將軍,上庸、房陵,西城等地位於漢中已東,且境內多山,受崇山峻嶺所阻隔。”
“若不出所料,劉備軍會派遣荊州軍提兵攻略這三地,恐怕是現今間與漢中方麵的丞相大軍激戰而戰事吃緊。”
“放才會考慮攻略上庸等地,以達到從西麵逆流而上奔襲漢中,側翼攻襲丞相所攜的主力。”
“矯以為,蒯祺求援一事,大可不必理會?”
聽聞著前言陳矯的分析,再聞聽這最後一語。
曹仁也不由浮現出滿麵的狐疑之色。
“陳長史,此言何意?”
“既然敵軍欲從側翼打通援助漢中的通道,我軍現得知了戰報,又豈能坐視不理也?”
“將軍稍安勿躁!”
一席話落。
陳矯與他相處隨軍多載。
自然知曉曹仁性子略急。
此時,也先行揮手示意一番,方才拱手緩緩說道:“將軍,上庸等地方麵的地勢矯有所耳聞!”
“聽聞這三地都此處深山之中。”
“本就由於交通不便的緣故,早在董卓亂政之初,朝廷就索性放棄了這數地的管轄,隻象征性的封當地的申氏大族申耽為郡守。”
“雖然當年丞相舉大軍南下鯨吞荊襄之際,這三地間都紛紛獻上降表予以歸附,可實際上,我軍壓根未涉足管理過這三郡間的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