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百一十八章 數學在大明是婢女

數學可不是西方的舶來品,而是中國人自己的智慧與創造。

公元一世紀,在張蒼、耿壽昌所作的《九章算術》中,第一次提到了“算術”一詞。

算術後又被稱為算學、算法。

在宋元時期,出現了“數學”一詞。

雖然秦漢隋唐,數學發展不錯,取得了一係列成果,但真正的數學巔峰時期,還是宋元。

如北宋沈括,自創了“隙積術”、“會圓術”;南宋秦九韶,發明了“大衍求一術”、“正負開方術”;

金元時期的李冶,發明了天元術(設未知數並列方程),還有元代朱世傑提出的“四元術”,這可是四元高次多項式方程。

說來慚愧,到了大明朱允炆時期,數學的光輝已然不在。

像是天元術、四元術的高級貨,幾乎成為了“絕學”,若不是清代有人挖出來,估計後世人都不知道。

朱允炆很清楚,數學是一切學問的基礎。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大量的數學人才,那還怎麽得了?

但直接搬用古人的數學學問,又是不合適的。

中國古代數學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它與農業需求有關,比如計算個糧倉大小,建築材料長短,土地麵積,再整點天文、曆法。

對於商業、手工業之類,他們的關注並不多。

加上籌算本身的局限,導致數學很難取得突破。

元代時期,珠算盤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達到最巔峰,也是數學“經世致用”、流傳最為深遠的產物。

既然都到巔峰了,自然就要下山了。

明代朱元璋對於數學的定位,便類似於“婢女”與“奴才”,雖不能少,但也起不到太大作用,勉強留著。

朱允炆時期,數學依舊是沉悶無聲的,除了珠算撥弄利益之外,純碎的學術方麵的探索,幾乎沒有。

沒辦法,朱允炆隻好親自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