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調兵遣將不是小事,動輒十萬大軍,光是集結就得耗費大量糧草,行軍路上更是損耗無數,啥家庭也不敢這麽硬裝有錢。
“啟奏父皇,兒臣以為,隴西叛亂不足為懼,監門衛中調些人馬便可,無需驚動折衝府,如此也能省去往返錢糧,為戶部減負。”
如寧飛所料,太子又開始找麻煩,而且是親自開口!
因為左武衛自隨程昔造反以來,軍心有變,迫切需要一人帶他們走出陰霾。
這些人又沒了主子,正好先前便已承了寧飛恩情,倘若再被帶著打場漂亮仗,左武衛甚至能成寧飛私有禁軍。
寧飛冷笑連連。
太子也是真敢開口,真不是寧飛瞧不起人,監門衛也就名字和他前世所見的門衛老大爺有一字之差,甚至還不如他們呢。
別看年輕,若遇上事,定然不如人家門衛大爺盡職盡責。
當然,也不能全怪他們,大乾重文輕武,戰死沙場卻不得名利,甚至還會被人唾棄,傻子才會浴血奮戰。
“啟奏陛下,隴西叛軍人數眾多,派兵兩千去剿已然有些不自量力,何況這兩千人還出自監門衛,毫無戰力?”
“宜應調集精銳才是。”
餘鬆還是一如既往的為天下計,出班替寧飛鳴不平。
一幹武將更不用說,哪怕不願投靠寧飛,也得為監門衛的兄弟們著想,紛紛附議。
文官們見狀趕緊站台太子,兩邊眨眼間呈水火不容之勢。
這陣勢正武帝此前已見了不知多少次,更大場麵也不是未曾經曆,自是一笑置之,道:“就給寧飛兩千監門衛,一旦功成,朕重重有賞。”
“另外,成立河道衙門一事必須從速!”
正武帝這一招極妙,首先便是平衡了各方勢力。
太子那邊自不必說,達到目的定然高興。
寧飛這邊看似無所得,但正武帝一看寧飛那表情就知道,這小子留有後手,怕是勝算極大,且本就並未指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