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鬼吹燈(盜墓者的經曆)

第一百二十四章 山神的秘密

這個情況並不意外,這葫蘆形的山洞,整體上雖然是渾然天成,極有可能是在遠古時代,地質環境發生強烈變化而形成的,但是在葫蘆洞內的化石森林裏,有許多古人留下的遺跡,憑著化石祭台上顯露出來的古老雕刻,幾乎就可以斷定,早在獻王墓修造前,這個神秘的山洞,就被當地的原住民視為一個極其重要的場所。

人類的祖先,在鴻蒙初開的石器時代,便有了結繩記事的傳統,隨著文明的發展,石刻與岩畫、浮雕等直觀的表現形式,成為了傳統文明最有效的途徑,在一些舉行重要祭禮的場所,都會遺留下大量的圖形信息,給後人以最直接的啟示。

古代先民們在漫長的歲月裏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岩石上繪製和雕刻圖形或者符號,它記錄了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而我們在這蟲穀下的葫蘆洞中所發現的化石祭台,就記載著古人在這裏祭拜山神的秘密活動。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片祭台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副,說是完好,隻是相對而言,幾千年的歲月侵蝕,很大一部分浮雕都已經模糊不清,石刻圖案采用的是打磨工藝,磨製法就是先鑿後磨,線條較粗深,凹槽光潔,有些地方甚至還保留著原始的色彩。

大致還可以看出,這塊石刻的圖案中有一個身材高大的黑麵神靈,大耳高鼻,臉上生有粗毛,口中銜著一枚骷髏頭,麵相簡單奇異,很容易就會令人過目不忘。

胖子指著化石祭台上的黑麵神氏說道:“哎,這黑臉兒,象不象在入口處山神廟裏供奉的神像?隻是少了兩個跟班的夜叉惡鬼,原來這葫蘆洞是他的地盤,不知道這孫子是什麽來路。”

Shirley楊說道:“形象說略有不同,但骨子裏卻如出一轍,多半就是同一個人,不過山神殿中的造像具有秦漢石器的風格,形象上顯得飄逸出塵。頗受內地大漢文明圈的影響,而這祭台上的石刻,卻處處透露出原始蠻荒的寫意色彩,應該至少是三四千年前的原始古跡。大約是戰國時代之前,南疆先民留下的遺跡,可能入口處的山神廟,是建造獻王墓之時,根據這附近的傳說另行塑造的神氏形象。另外暫時還不能確定就是是山神還是巫師,再看看其餘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