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持續發酵,當這股風吹到整個大唐的時候,下場罵李讓的人便越來越多。
一開始,隻是百姓們在罵,慢慢的,各地方的官吏也開始逐漸下場。
每日都有雪花一般的折子被一騎騎快馬送到長安。
要說罵得最狠的,自然是大唐各地的書生士子。
尤其以山東河北之地的士子罵得最凶。
據說山東與河北河南之地的士子,已經開始大規模聚集,準備前往長安覲見陛下,替陛下分說袒護李讓一事的利與弊。
當然,這些士子究竟是自發如此,還是有心人在背後推動,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要知道此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的,可不止李讓這個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徒,還有隴西李氏和博陵崔氏。
崔氏與李氏作為千年簪纓世家,一向以耕讀傳家忠君體國重視孝道來自我標榜。
但兩家人結合的血脈,卻生出來一個不敬祖宗殺害尊長的不肖子孫。
百姓們罵得最凶的當然是李讓,但崔氏與李氏也被冠上了教子無方的名聲。
李讓的存在,相當於在兩家人用千百年經營出來的清名之上,打上了一個永遠難以洗刷的汙點。
世家門閥雖然是利益共同體,但也不是鐵板一塊。
崔氏與李氏爆出如此醜事,其他氏族表麵上聲援,但暗中落井下石者也不在少數。
但奇怪的是,對於這件事情,李世民這個當皇帝的卻始終未曾發表任何意見。
此次李讓並非隻是殺一個人那麽簡單。
他殺的是他自己的娘舅,這是大不孝。
孝這個字,是大唐維持統治的根本所在。
李讓此舉無異於是在消耗大唐的立國之本。
所以李世民始終不做回應的冷處理方式,也切切實實的寒了許多忠臣孝子的心。
而李讓這個處在漩渦中心的正主,更是憑空失蹤了一樣,已經連續半個月未曾在長安或者太平村露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