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的老家在南陽,南陽郡多望族,但黃忠的本家黃氏一族,在南陽並不算是頭部之列。
雖非南陽郡最高門,但黃忠的家族在荊州卻也算位列中遊,不過其家中沒有傳世之經,終歸還不能位列主流,故而黃忠最終選取了以軍功作為晉升的道路。
他身為荊楚人,故而參軍入了大漢南境的象林營,因為戰功逐步升遷,最終也成了一屯之長,但大漢南部的戰事相比於北方並不多,不似幽州和涼州的良家子常年與羌胡鮮卑作戰,立功多升遷也快,他一個荊州人若是沒有合適的機會,也很難調往北境戍邊。
如此經年累月的遷延下來,黃忠的軍職一直沒有升上去,一直在象林營當一個屯長,按照大漢軍職而言,這個職位在象林營其實也不算低。
但黃忠的年紀愈大了,其抒發壯誌的情懷卻有增無減。
他如今已是三十有六,在象林營的資曆算是很高的了,但卻依舊有著一顆繼續向上而走的心。
而調入越騎營對他來說,實在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如果不調入越騎營的話,再過不久,他怕是就得因為年齒的原因,被派回他的本家南陽。
南陽郡並非邊郡,且無常駐的郡國之軍,或許到了那個時候,黃忠隻能在零陵、武陵、南郡這些地方為吏,前途怕是會愈加黯淡不明。
相比於這樣的前程,來雒陽的越騎營對他而言,是另外一個嶄新的開端。
“末吏黃忠,見過校尉!”
黃忠三十有六,正處於一個人人生中的正巔峰,他既沒有二十歲左右的青澀莽撞,也沒有五十歲的拘謹暮氣,可謂是要勇有勇,要穩有穩。
劉儉仔細地打量起了黃忠,發現他和關羽一樣,身材高大,相貌雄魁,且還留著一幅足矣覆胸的長髯,英姿勃勃,既顯儒雅又有豪邁風度。
而且黃忠和關羽甚至習慣都是一樣一樣的,說話的時候,他總是會下意識的去捋一捋他那副美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