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那邊在確立了三位中郎將的人選之後,便開始準備分配任務,但是在這個時候,劉宏的聖旨到了何進的麵前。
是呂強來代替天子給何進傳聖旨的。
聖旨的具體內容,旁人皆不知道。
但是當呂強走後,何進隨即上表,根據戰場的形勢,奏請朝廷再遴選一位中郎將,用以平叛黃巾。
劉宏順理成章的準奏了。
隨後,負責征伐黃巾的第四位中郎將出現了,就是劉宏的皇弟——劉儉。
中郎將並不算是一個軍職,隻是臨戰時朝廷臨時為統兵者設置的將軍之稱,用他們以為征伐。
先前按照何進的規劃,隻任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為中郎將,負責征討河北、汝潁諸地。
本來已經基本議定的事情,不知為何臨時又改了規劃,天子將皇弟劉儉也委任成了一路中郎將,持節,與盧植、皇甫嵩等人並列。
不過他雖然年輕,但身上畢竟有北地之功傍身,若是委任以一路統帥,倒也說的過去。
於是,何進重新進行戰略部署,讓劉儉獨自統領一路,另除了北軍五營中的越騎營外,還予以他兩萬五千三河新募之銳士,由其單獨率領一軍,前往南陽郡救援。
雖然沒有弄明白朝廷的意思,但既然是朝廷的委任,劉儉就不推辭,他在塞外也曾多與盧植學習軍略戰陣,對於戰場中的布陣和糧草諸事,也多有了解,獨領一軍的話,劉儉自認為沒問題。
更何況,他還有徐榮為輔。
在受任中郎將之職後,劉儉立刻向朝廷請諫,請調下邳縣丞孫堅為佐軍司馬,與自己會師共同討賊。
其實,朱儁已經先與劉儉幾日向何進諫言,請調孫堅了。
但是何進找到了劉儉,將朱儁的奏疏給他看,並告知劉儉,自己會先將劉儉的奏疏呈遞上去,至於朱儁那邊的奏呈,何進特意會故意晚一兩日呈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