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三天期末考試開始。
第一門語文,自然是全力以赴,考下來後感覺良好,預計分數在120分往上。
接下來比較輕鬆,經過前段時間針對性的努力,楊舒力在學習方麵“實力”已經上來,如果各方麵勵精圖治,他的成績會取得更大進步。
但楊舒力采取了新的策略。
分數用不著考太高,名次最好在前十名開外。
為什麽呢?
假如你考到全班第五名,甚至第三名,會是什麽效果?全班盯著你,第一名第二名會防著你,以免你下次考到第二甚至第一名,後麵的則把你作為追趕目標。
各科老師也會注意到你,哪天你有事逃個課,他們會在乎。
如果成績中不溜秋,就沒什麽存在感了,沒有存在感的好處是自由感的增強,這也是政治老師講的唯物辯證法吧,看什麽事情都要一分為二,辯證地看。
楊舒力認為,最好把成績保持在10~15名之間,這個成績在秦華玉那裏可以交差,她認為二中的十幾名成績已經不錯了。
隻要把語文成績考好,其他的就交給命運吧,班主任黎老師是教語文的,考差了他那裏不好交代。
另外,數學也應該考好,語文和數學是基礎,這兩門抓住了,隨時可以把成績提上來,那些成績差的,往往是語文和數學差,想把分數提上去很艱難。
中午出去吃飯時和張有路走在一起,想到馬上要開啟的西部之旅,以及兩個月的暑假,感覺要說的話比以往多。
“暑假你們怎麽安排的?”楊舒力問道。
“你們?”張有路敏感地意識到這個詞有問題。
“你們倆在街上我碰到過,個子不高,頭發兩邊披著的,是不是?”楊舒力朝肩頭做了個手勢。
“我們很少一起上街的,怎麽就被你看到了?”張有路疑惑地看著楊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