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氣愈發冷了……”
十月下旬,恍恍之間卻是又半個月的時間悄然而逝。
坐在書房裏,朱高煦朝手哈了口氣,盡管林五六開了火牆,可他還是覺得有些寒冷,想來主要還是房屋門窗沒有特別好的隔溫效果所至。
他這哈手的舉動,剛好被端著飯菜進書房的林五六看到,林五六當即走到書桌一旁將飯菜放在桌上,伸出手摸了摸冰涼的桌麵。
“殿下,我等會再讓兄弟們給火牆添十斤煤。”林五六說著,朱高煦也點了點頭。
明代的冬天比他想的還要冷,從前身記憶裏得到的感覺,始終不如自己體驗。
前世的朱高煦也在冬季來過南京,但他可以篤定眼下的南京比後世的南京更冷。
明初比後世平均氣溫低兩度,這朱高煦是知道的,不過他沒想到這平均平的那麽離譜。
也就是沒有溫度計,不然朱高煦估計這室內氣溫都隻有四五度,室外恐怕得零下八九度。
南京都如此,倒也不奇怪為什麽江南人不願意遷移北方了。
“給你們自己的耳房也添幾斤煤,別冷到。”
朱高煦吩咐了林五六一句,可林五六卻笑著打趣:“我們都是糙漢子,習慣了……”
“再說今年江南的煤價也不便宜,能省則省吧……”
林五六話還沒說完,朱高煦便從書桌上的一個木箱子裏拿出一吊錢丟給林五六。
盡管這吊錢已經用了許多,但稍微一看,還是有個五六百文的。
“招呼你添,你便添就是,錢的事情不用擔心,離去時也挑幾擔各回你們家中。”
朱高煦招呼著,同時也不忘問道:“南京之中,柴價和煤價幾何了?”
林五六將錢收了起來,同時回答道:“河柴最便宜,每百斤五十文,幹柴每百斤八十文,那煤炭每斤二文。”
寒冬時節,各類物價都漲了價格,諸如煤炭柴火和棉花之類的禦寒物資更是上漲了三到四成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