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畫的符籙必被禁用

第102章 江城的理解前無古人

在反鬆符的開發大獲成功以後,江城沒有絲毫的欣喜和懈怠,他立刻開始著手開發下一張符籙。

根據蓮大考核五項底層邏輯:德智體美勞。

江城下一張符籙,需要應對的是“智力”的考試。

按照江城筆記本上搜集到的資料,蓮大數次考核中,關於智力的主要考核內容為“品性”。

這時有人會說了,考核品性,難道不應該被分類在“德”的分類中嗎?一個人的品性,難道不是他“道德”的一部分嗎?

江城的評價是,格局還是太小。

拿“品性”考題考驗“道德”,就和拿“戰鬥”考題考驗“身體”一樣,是一個很直白簡單的無腦邏輯。

通常來說是這樣的,但江城更願意相信蓮雲大學老師們藏在考題中的深意。

他更願意相信蓮雲大學是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高等學府。

而不是幼兒園課本上的“小朋友們快來連連看吧”。

就拿《對話大學生》上提供的案例來說。

第一個案例,馬車失控,一邊是五個人,另一邊是一個人,請問你撞哪個?

第二個案例,斧頭掉河裏,河童拿出金銀鐵三把斧頭,問你掉的是哪一把?

第三個案例,攀爬問道山,山路黏腳,越爬越累,請問你怎麽堅持到山頂?

一般人對這三個問題的答案,無非是:

解第一題:1.我不選擇。2.我選擇撞一個人。3.我選擇擋在馬車前。

解第二題:1.我掉的是鐵斧頭。2.我掉的是我掉的斧頭。3.什麽斧頭?聽話!讓我康康!

解第三題:1.堅持不懈,努力攀登。2.心靈放空,減少壓力。3.我心如鐵,堅不可摧。

如果考生都是這種等級的答案,江城隻能認為,做出這種回答的考生,根本沒有領悟考題的深意。

沒有很好的使用江氏“底層邏輯分析法”。

通過底層邏輯分析,便能很好的得出最關鍵的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