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族宣戰”事件,最終在敖憐回家以及通天門的斡旋下悄然消弭。
這起事件能夠和平解決,主要原因是三方其實都不想打仗。
海族外強中幹,武備廢弛,真打起來,害怕露餡。而且敖憐回去了,他們也沒理由去打。
大梁朝廷國庫空虛,支持不了大規模戰爭。
通天門在梁國的根基麵臨太虛門和臨嵐門的挑戰,一旦和海族開戰,極容易被剩下的仙門趁虛而入,最後吃力不討好。
宣戰事件鬧了一圈,損失最大的其實是吳嶽城通天門。
因為江城的“動物鼓勵符”,被海族賴上了一個“誘騙龍族郡主”的罪名。雖然一階符籙“誘騙”築基郡主的理由有點離譜,但“禁用鼓勵符”是海族止戰的首要條件,在評估後還是被通天門梁國總舵接受。
江城作為“釣龍族郡主”的始作俑者,本應該承擔此次鬧劇的大部分責任。
但可惜的是,第一,江城沒有違反任何梁國法律,朝廷方麵束手無策;第二,江城並非通天門弟子,通天門門規管不到江城的頭上。
最後,通天門吳嶽符師協會會長呂望因“認證符籙不嚴格”,幫江城背了黑鍋。
不過,這口黑鍋對呂望來說,並非是壞事。
因為他被罰沒會長身份,調回通天門擔任符籙講師。
這看似是會長變講師,職權下調,實際上是地方升中央,明降暗升。如果呂望能夠利用門內資源,成就築基大圓滿或者是結丹,那麽他甚至具備衝擊四階符師的資格。
所以這場“降職”,實際上是通天門內對呂望背鍋的一種補償。
至於市麵上還流通的釣魚符,凡是改裝版一律被召回沒收,普通版則限製轉讓,隻許自用,或原價賣給通天門。
總的來說,在海族以“誘騙郡主”為由對人族施壓,梁國朝廷和通天門心照不宣的配合下,釣魚符事件最終變成通天門檔案部史料裏的一段不起眼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