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夜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
江城重新把應對蓮大新生考核,放在他待辦事項的第一位。
按照江城擅長穩健的習慣,他通常喜歡假設多種考試中會出現的可能,並設計相應的應對措施。
簡單來說,江城即將麵對蓮大五輪考題,他打算設計十五款符籙互相備用。
每輪考題,都有一款主用,一款備用,一款底牌。
考試之前,他將根據考題,選擇最適合的那一款帶上考場。
不過,現在的時間已經是七月底,而九月底就要麵臨蓮大考試。
再減去趕路等必要花費的時間,設計符籙的工期可以說非常非常緊張。
如果江城真打算再設計十五款符籙的話,便意味著他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每三到四天就要拿出一款新符!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江城對此一樣是心中有數,三四天設計一款新符,比讓老板漲薪還離譜。但他仍然打算以十五款新符為目標進行努力。
哪怕最後設計不出十五款,隻設計出十款,也好過現在什麽都不做。
吳嶽小築中,江城坐在桌前,接過柳傾遞來的清水一飲而盡。
蓮大新生考核共有五輪考題,分別對應“德”“智”“體”“美”“勞”五種底層考察邏輯。
江城首先選擇排在第一位的“德”類考題,進行命題型符籙創作。
經過他總結嶽靈兒以及《對話大學生》的記錄發現,“德”類考題的內容,通常是“戰鬥”。
沒錯,就是“戰鬥”。
一般人,可能會把“戰鬥”劃分到“體”類考題。
畢竟戰鬥和體能、身體素質有關。
通過戰鬥、對戰、比武,來判斷學生的身體素質,非常合情合理。
但如果出題者真有這麽簡單的話,江城的評價是,格局太小。
用戰鬥體現身體素質,試問誰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