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縣城裏的明廷官員們當看不見,保鄉軍自然也不會傻乎乎的特地跑到南召縣城裏晃一圈刺激那些官老爺們。
現在這種你不管我,我不管你的狀態就挺好的,也符合羅誌學給保鄉軍製定的前期發展策略。
先盡可能的爭取一段時間,通過控製鄉野獲得糧食等物資後繼續擴張,確保六營兩哨的擴軍計劃順利完成。
等到那個時候,才是考慮攻打南召縣城的時候。
而一旦打起來,羅誌學也不會隻局限於打南召縣城了,肯定是要想辦法順勢把南陽府城也給拿下來的。
雖然羅誌學對攻打城市並沒有特殊的喜好,同時保鄉軍的發展其實也不太需要依靠城市。
保鄉軍所需要的人口、糧食等物資基本都可以在鄉野裏獲得,至於城池裏,除了少數工匠是保鄉軍需要的外,其他的基本都不需要。
古代的城市可和後世的近現代城市不一樣,近現代的戰爭裏為什麽圍繞著城池展開,那是因為近現代的城池一般都是工業基地,想要奪取、破壞敵人的工業基地都就需要去打城市。
但是古代的城市基本就是純消費城池,本身沒什麽資源的。
至少對保鄉軍來說,控製南召縣的廣闊鄉野就行了,至於是否攻占南召縣城本身沒什麽意義。
之所以後續還要打南召縣城和南陽府城,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屬於軍事要地、交通要道。
南召縣城本身就是鴉路三關之一的雲陽關,屬於連同南北道路的一部分,後續保鄉軍想要控製魯陽關,並徹底切斷北方明軍從伏牛山一帶南下的通道,就需要先拿下南召縣城,再攻占魯陽關。
同樣的,南陽府城就在白河邊上,後續保鄉軍如果想要沿著白河一路南下的話,就必須先攻克南陽府城,如此才能打通白河航線。
同時也是為了拔掉一個大釘子,如果放任南陽府城不管的話,保鄉軍可沒辦法放心控製廣闊的南陽府鄉野,更加沒辦法放心進一步南下襄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