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力機械切削打磨出來的槍管內徑高度統一,而且還更加光滑平直,其質量比工匠們手工操作一些原始工具搞出來的強多了。
把鐵料變成一根空心的鐵管,再把這跟鐵管變成光滑的槍管,這兩道工序也是造槍過程裏耗時最久,同時也是對工匠要求最高的兩個環節。
技術不行或者稍微大意一根半成品槍管就會被玩報廢。
為什麽說一個熟練工匠一個月也隻能造一把槍,因為相當多一部分時間都耗費在鍛打槍管這個環節裏了,並且報廢率太高。
但是用了水力機械後就省時省力多了,而且搞出來的槍管質量還更好,報廢率更低。
鍛打的時候,水利機械帶動的鐵錘子,用力比人力更加均勻,落點位置更加準確,比尋常工匠們鍛打出來的槍管質量好多了。
打磨內徑的時候,也是機械操作,並且有著統一的標準,這樣搞出來的槍管也就不會和手工打造的一樣,存在著這個工匠打造的槍管大一點,另外一個工匠打造出來的槍管小一點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上述工序根本不用資深工匠來操作,隨便找個青壯培訓個三五天,就能讓他照樣畫葫蘆進行這種重複枯燥的操作工序。
資深工匠隻需要來回巡視盯著技術參數就可以了。
所以保鄉軍這邊的軍械生產,和外頭的軍械生產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如此也才能做到在熟練工匠比較少的情況下,還能做到比較大的產能。
羅誌學看完在建的廠房和設備後問道:“這個南召縣兵工廠建成後,產能能有多大,能達到要求嗎?”
袁高峰道:“大將軍府放心,新兵工廠是完全按照大將軍您的要求來辦的,建成後,以新兵工廠的廠房以及設備規模,完全能夠做到月產火槍六百支,六百斤長袍六門。”
“此外有需求的話,我們還能夠在月產兩百斤輕炮十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