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返78:搞個科研,鷹醬怎麽全慌了?

第55章 縣機械廠的昨天,可能就是其他國有廠的明天

從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國內買東西始終講究一個皮實,耐用。

恨不得買一件商品,能用一輩子。

要造出一款符合國情,又能暢銷的摩托車,可不是拍拍腦子就能決定的好的。

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

摩托車才從單純的運輸工具,變成具有多種屬性的交通工具。

生產兩輪摩托車,不是不可以。

主要是對銷售麵太窄。

“有了!!”

不多時,林凱峰腦中生出了一個想法。

自己差一點思維誤區。

注意力隻盯著兩輪摩托車。

三輪摩托車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比兩輪摩托車更加暢銷。

某款三輪車,更是有一個家喻戶曉,響當當的大名。

三輪農用車。

56年,龍國擁有了生產製造汽車的能力。

第一輛卡車走下生產線。

一年後。

龍國又生產出了另外一種汽車。

三輪汽車。

當時的三輪汽車不同於後世的三輪農用車。

完全是按照汽車來製造的。

全程是三輪載重汽車,載重能力為一噸。

內部結構相當的簡單,而且經濟實用。

適合鄉鎮短途運輸,零配件包括底盤,發動機。

即便是這種看上去異常簡陋的三輪汽車,依舊耗費了大量的力氣。

三家大型國有工廠牽頭,分別為該車提供地盤,發動機,零配件。

除此之外。

還有大量小型工廠協助。

使用的發動機為三十匹馬力的汽油發動機。

內部安裝避震器。

適合在崎嶇不平的鄉土路麵長時間行駛。

試車當天,三輪小汽車一共搭載二十一人。

從下方緩緩地向上坡爬行。

載重能力相當牛皮。

“就是它了。”

林凱峰露出笑容。

三輪農用車,絕對能夠一炮而紅。

即使在林凱峰功成名就的那個年代,大街小巷依舊能夠看到三輪農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