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塊對於趙歌而言,是個天文數字。
範鴻宇笑道:“既然是合夥做生意,資金自然不能讓你一個人去籌措,我也該盡一份力。這樣吧,我也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弄到四五千塊,你也想想辦法,盡可能湊到一萬的本金。實在不行,八千也可以。”
趙歌連忙說道:“你是說,你也參加,咱們合夥做生意?”
範鴻宇點點頭,說道:“這個當然了,我要是不參與,你心裏肯定不踏實,是不是?”
趙歌顯然被說中了心事,有點不好意思,嘴裏卻直承其事:“確實有點,畢竟眼下開這小飯館,生意也還一般,每個月一兩百塊總是有賺的。”
每個月一兩百塊的賺頭,就比一般的科級幹部還要強了。當然,也就是八十年代能這樣做對比。隨著時間推移,官爺們的“經濟意識”逐漸覺醒,發現手裏的權力能變成金錢,而且是大把的金錢,心理立即就不平衡了。能混官場的,都不是蠢人,很快,就將之付諸實施。到後世,一個星級酒店的老板一年下來,也未必能比實權科級幹部賺得多。
趙歌這種規模的小飯館,那是提都不消提起,賺的還不如人家一個零頭。
不過眼下,小飯館確實還算是發家致富的好門路,況且她開了一年多,熟門熟路的,讓她將這旱澇保收,基本穩賺不虧的生意停下來,去做什麽國庫券,這決心可不大好下。
聽範鴻宇說他自己也要參與進來,趙歌頓時信心大增。
趙歌比較信得過範鴻宇的話。
倒不是說範鴻宇本身的能力見識讓她欽服,畢竟範鴻宇年紀比她還小呢。關鍵在於範鴻宇的家庭出身讓趙歌信服。在趙歌看來,範副縣長的公子,那就是上流社會的人,那見識眼界,肯定要比普通人開闊。
範鴻宇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說道:“歌兒姐,這個生意吧,我考慮了很久,能做,而且風險不大。因為國庫券始終是能夠兌現的。隻要不收到假貨,那就基本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