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的宅院可大。
正房加上東、西廂房,足足有十一個屋子。
這還沒算上兩側的耳房。
村長看過之後,不由喜笑顏開,滿意得褶子都全展開了:“別說是老李他們了,日後就算再別的有鄉親需要老人堂,這裏也都足夠住下了啊。”
馮氏掰著手指頭算了算。
她笑道:“確實,滿打滿算下來,應當能住十五、六個人呢。”
此地各處都好。
屋子亮堂,院子寬敞。
甚至還有單獨的小廚房。
隻是因空了好些日子,屋裏難免落了積灰,角落裏也生了好些蛛網。
於是大夥齊心合力幫忙。
紛紛拿上掃帚、抹布,過來灑掃擦洗。
馮氏見打掃不需太多人手,便帶著倆兒媳,去幫老李頭他們把被子曬上。
村長和薑豐年還有幾個壯年,則趕著驢車,幫老家夥們搬來家當。
張秀才也帶上村裏的小子,風風火火地給這五家木柴運來。
所有人都忙得正歡,隻有小糯寶是個閑人。
她學著村長故意背著手,小屁股一扭一扭,像隻母雞似的噠噠亂走,到處“視察”鄉親們幹活。
眾人雖忙活得辛苦。
但隻要扭頭看到這個乖萌小寶兒,心裏就都甜滋滋的,像是受了莫大鼓舞,頓時又來了幹勁。
“瞧咱糯寶,咋看咋招人稀罕,要是能給我當閨女該多好啊。”楊田梅擦擦汗水,不由感慨一聲。
張秀才笑得一臉淳樸。
“有這樣的閨女我可不敢肖想,隻等糯寶再大一些,若是能來咱村學堂,讓我教她識識字,做她一回老師,就是我好大的福氣了!”
說完,張秀才又有些感慨:“就是不知再過上幾年,咱村學堂還能不能辦下去了……”
畢竟桃源村出了事,等學堂再開課時,孩子們就會少上一半。
生怕日後再會有別的變故,張秀才不免有些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