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曹懷興的這紙自罪書和孫鶴留下的證據,明麵上,十幾年前的通敵案已經可以宣告偵破。
但此前一直以為的“既定”事實,卻出現了一絲詭異的偏差。
從插手禦史案的調查開始,到從龐奇與李琪口中得知通敵案的始末,徐安始終認為,兩案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係。
幕後主謀是為了掩飾通敵案的真相,而出手覆滅了整個台府。
而以孫鶴為首的台府官員之所以會成為目標,是因為在暗查通敵案的真相。
那麽,以正常的刑偵思維去分析,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兩案的主謀會是同一人。
事實卻是...曹懷興在自殺前向李琪明言,隻可查處通敵者,為李家平反,而不能私自去追查幕後主謀。
這就隱示了在這兩起案件背後,仍有一人在隱藏,且似乎猶比齊郡王蕭無晟更加深邃可怕。
再到京都城外的遇襲事件中,漠北狼衛親口承認是他們出手斬殺了所有台府吏員及其家屬,乃為禦史案的行凶殺手。
延伸來講,通過校尉楊宣的口中得知,狼衛隻忠心於漠北王蕭爾沁一人。
若此言屬實,結果就等同明示,另一個主謀就是蕭爾沁。
但是,蕭爾沁殺人的動機是什麽呢?
難道當真是為了奪權這麽簡單?
要清楚的一點是,通敵案發之時,蕭爾沁剛剛封王,還未就藩,根本沒有能力參與構陷李家。
而且在案發後的幾年中,蕭爾沁先是舉兵進攻蠻夷,流落荒原大漠,回歸後便開始蟄伏,再曆經燕州保衛戰,自顧不暇。
他有潛在的作案動機,卻沒有十足的在場證明與作案條件!
微妙的是,他卻可能會因為狼衛的出現而深陷此案之中。
當然,即便如此說,也不代表蕭爾沁就完全沒有嫌疑。
隻要能證明駱家參與了李放通敵案,那便可以聯係到蕭爾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