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分手抑鬱後,一首海底治愈世界

第119章 長亭外,古道邊。你好,我是柳清風。

蘇言在接收這首《送別》之前,還不太能理解,為什麽《北京東路的日子》已經是很經典的畢業歌曲了,但在自己潛意識中,還有其他歌曲,甚至是斷層式碾壓它的存在。

但現在,蘇言知道了。

因為這首歌名字叫送別……

前世,借宿在親戚家的蘇言,因為有一副好嗓子,所以被選上了六一歌曲合唱的領唱。

而領唱的那首歌曲,就是《送別》。

為他們編排這個合唱節目,並教他們唱這首歌的,並非學校裏的任教老師。

而是幾個即將畢業,學習教育即將畢業的大學生。

因為當時的自己還是個二年級的孩子,哪怕站在舞台的最前方,和同班一個很喜歡的女孩同樣作為領唱,他們牽著手,用稚嫩的聲音演唱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也不知道這首歌代表著什麽。

直到許多年以後,從親戚家離開,一個人開始流浪。

偶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背著吉他回到自己的出租屋,翻看那一張為數不多關於溫存記憶的六一匯演時候的照片。

才有會那樣的感慨——初唱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關於這首歌,據說是這樣的創作背景。

某個冬季,大雪紛飛。

作詞人的好友站在淒涼的滬城,與作詞人作別,“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

說完之後,他便揮手作別,淚灑雪地,連作詞人的家門都沒有跨進。

作詞人看著離別好友離開的孤單背影,站在雪地許久許久,回屋之後,就有了這樣的一首——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如果說,《北京東路的日子》,是一群高三學生,用稚嫩和青澀的經曆,譜寫的一曲青春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