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修的父王和當今的皇上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先皇還在時,當今的皇上雖然已經是太子,可是先皇心裏最喜歡的皇子卻是淩王。
因為先皇是馬背上的皇帝,淩王善武最會帶兵打仗,是最像先皇的一位皇子。
先皇對淩王的喜愛,自然就讓淩王滋生了奪位的心思。
朝中大臣見淩王有奪儲之勢,自然也就生了鋌而走險求富貴的心思,於是朝中有很多大臣都在暗中投靠了淩王。
從嚴寬的書信中就能看出,嚴寬在那時就已經暗中投靠了淩王,可是嚴焱並沒有。
就在淩王的奪位之爭進行到白熱化的時候,北韃人進攻了北涼城,因此發生了當年慘敗的北涼一戰。
北涼一戰後,淩王出京就藩,去了北境的封地。
而晏修的父王,竟然留下一封書信自盡了,隨後晏修的母親也自盡了。
最後的贏家自然是當時的太子。
隨後先皇駕崩,太子登基成了當今的皇上。
所以晏修一直懷疑,他父王的自盡,會不會與當年的北涼一戰有關係?
晏修看著認真聽他訴說的嚴諾,繼續道:
“你可還記得,我曾經對你說過,我在軍營中抓到過一個細作?”
嚴諾點著腦袋道了句:
“我記得。”
晏修繼續道:
“那個細作並不是北韃人的細作,而是淩王安插在軍營裏的細作。”
嚴諾一臉驚駭的接上了話題:
“所以說,淩王還不死心?依然覬覦皇位?那皇上知道此事嗎?”
晏修點了點頭,繼續道:
“皇上當然知道此事,而且我此番前來北涼城,目的就是為了肅清整個北洲的駐軍,拔掉淩王的爪牙。”
話音一頓,晏修的語調愈發的凝重了幾分:
“當時我從細作的口中審問出來一個人,那人是淩王的一位謀士,人稱明先生。”